超越名詞與建立名詞:說一個統獨的故事

寫於2015/11/09 18:03,舊文重發。

--------

最近馬習會的新聞出來,看一堆社會賢達搶著點評馬英九說了啥,就連主打人文精神、整天不讓人家蓋教室的釘子戶也要出來點評一下西裝。看到這些具有大量發言能力的精神病患,感覺很是感慨。

原來世界上真的有 30 幾歲的人,還沒有歷經超越名詞的過程,而仍努力地建立名詞。

建立名詞如果無助於把事情想清楚,也無法讓事情變得更接近真實,那就是在浪費別人的生命。


至於如何區分這兩者,我想,關於統獨的相關語彙,或許就是個大家都能理解的例示。過去許多人被賦予統獨的帽子,有其背景;統在數十年前,當然是統一中國,而獨就是台灣獨立。

然而經過了十多年的緩慢演變,統獨的原始意義,早已變得空洞,即使是最統一的統派,現在如果主張自己有北京的統治權,只會被大家當成神經病。正常人都知道在北京買生煎包要用人民幣而不是新台幣,即使真的不知道,到現場花個幾秒鐘也能很快接受這個事實,並且發現到
這個事實在可預見的短期之內不太有可能改變

當然,在已經空洞化了的「原始統獨」縫隙中,又參雜著許多後人填補進去的產物。之所以要填補,亦有其背景,早期創造出「獨」與「黨外」之類詞彙,本身就有強烈肅清異見、並維護主權之人自身權力的政治目的,你仔細去追究這些字的意義漂變,會發現其內容越來越模糊。

拿統這個字來說,從最初的「統一中國」,到現在光就台灣、中華民國與中國三個名詞,就中文來隨便組合,C3取2至少就已經產生了「中華民國統一中國」、「中華民國作為中共的地方自治區」、「中華民國與台灣是統一的主權實體」等等的說法,這邊還沒考慮想與美國統一、拼命搭飛機跑去生小孩的香蕉人算不算統派的問題,這種假洋人的人口數說不定比所有統派獨派全部加總還多。

在蔣中正時代,之所以會有獨派一詞,是為了清算政治上的異見者,維護其統治權力。獨派一詞的背景,在當時的權力結構下,是
於「共匪」快被用爛了,這邊又有一群解放壞份子,可能會威脅政權的穩定,怎麼辦呢?看到他們有獨立主張,就來發明一個「獨派」,說獨派壞壞,然後再把你指為獨派,就可以一波帶走。至於獨派是不是真的壞壞,在這種結構下,一開始就不存在討論的可能。
  
即使重啟討論,那一刻的歷史,也早已蓋棺,以今日之眼審視過去,得到的後見之明往往失去了彼一刻的獨特缺陷而過於卓越與理性,最終只有「當時不存在討論可能性」的歷史事實殘留下來。

而後進者之所以仍然選擇維持這個空洞的名詞存在,則是有「與獨派相對立」的功能。只要大家還承受著原始因為肅清異己的目的所製造出的內容,不曾經由語言漂變而把語言本身想清楚,那麼這個名詞,就有其操作的空間,想介入主權者、想維護自身權力者,都會努力維繫並操作這個系統的運作。

上面這段話翻成人話,就是說,獨派是被罵出來的。你實際去看所謂的「獨派」,就知道這些被稱為「獨派」的人,可能有一百種主張以一百種不同途徑來達成他們心中的「獨」,但在被罵的狀況下,這一萬種狀況都變成了「獨派」。全世界都有「獨派」,中國河南也覺得自己想要獨立,只是沒人鳥他們,這樣算不算獨派?

在同樣的邏輯下,現在的統派,也可以說是罵出來的,但仔細思考過程,似乎是這些「統派」以前過度消費獨派被塑造出的殘留惡劣形象,沒考慮到社會未來的可能改變,這叫做投資失利看太短,自己要買一千八的國泰金怪誰。就連我自己,偶爾也會借助這種語言,來玩弄一些低俗的惡趣味。

然而語言畢竟是一種符號,會隨著實際的情形演變,形塑出新的共識,這兩年每個年輕人都會喊台獨,雖然他的「台獨」可能跟原始的台獨不太一樣,與老人想像的台獨又不太一樣。但超越符號的過程,比符號本身更重要。

只要思考「中華民國獨立」或「我是主張與列支敦士登統一的統派」,就可以發見語言遊戲中的荒謬,其唯一剩下的價值,大概就是玩弄多種脈絡下認知的不同;但即使是這種剩餘的殘值,也會在眾人超越名詞進而產生共識的過程中,越來越不值得消費,只有想不清楚的人,才會停留在這個迷宮裡走不出去。
 
覺得主權維繫於馬英九嘴砲了什麼,或著台獨不台獨、一中表不表的,隨便亂唬爛一下就算了,講得太認真,實在是很奇怪的事。

之所以說馬英九是嘴砲,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

一方面是這次出國沒有跟王金平講,朱立倫也不太鳥他,看得出來這兩個人都跟他不熟。馬英九跟黨與立院的關係已經爛到極限,加上任期即將結束,正當性逐漸薄弱,如果還想要發動國家的非常狀態,第二天就會被全台灣包含國民黨本身在內打槍,充其量只能
讓警察抓抓學運壞份子,跟行政院開開國安會議,討論登革熱之類的問題。由於正當性太低,目前可能只剩白線斑紋、埃及斑蚊跟受刑人是馬英九能行使主權的對象。

另一方面,馬英九卸任前,處理了大量的司法人事案,從大法官、最高院一直到北檢,而且也都通過了,雖然不知是拿什麼去立院換同意權的,不過看得出他很怕挫賽。

否則照理來說,國民黨立委同意,有可能是因為害怕馬英九太快出事,對國民黨形象產生不可預期的衝擊。然而即使國民黨立委因為這種理由同意,民進黨也會死命留下相關人事案,作為未來可能的籌碼才對,不過實際卻未杯葛,過程之順利,令人費解,說是考慮選情也不太合理,其中是以什麼方式交換,非在其中,無可揣測。

但人事案通過也不見得就沒事,在
背叛存在溢酬的賽局中,合作的均衡,通常必須依賴後面還能重複很多回合來維持,如果「馬英九後面沒有招了」是一種共同知識,那要不要婊他,看的是後出手的人,而不是馬英九。

一個都快挫屎要靠人家保的人,出去嘴砲,是嘴不掉主權的,因為沒有人鳥他,就沒有控制能力,就沒有可以交換的東西。
 

主權如果來自於架空國民的自然狀態(對內的控制,譬如法律),或架空其餘主權的行使,那麼在馬英九已經喪失控制能力的狀況下,說了什麼,其實沒啥影響。

此時此刻,連計程車阿伯都早就知道自己此刻的問題是幹不贏 Uber,台積電也知道問題是怎麼在全球角力下幹爆中國的晶片廠維持自己的位置。而有人卻想讓大家相信,主權之存續是看幾個被領帶卡住脖子的老頭,在那邊嘴砲一中表不表?

就算這是拿來騙人的梗,這種梗也太爛,爛到你叫全台灣最沒良心的保險業務員去推,他都會面有難色。

在這種狀況下,個人是以為,對馬習會扯太多,在社會早已超越名詞了之後,還拼命建立一堆名詞,可能是學運咖或某些台派大師才有的行為。前者年輕可以原諒,但不知後者的14萬票吃下去了沒。

最後附上一則不才個人這幾天唯一點進去看完的馬習會影片與文章,壹週刊在負面報導的領域中真是天才: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張紹中是誰?背景?學歷?自己介紹。(2022/09/22 update)

五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理科太太是個智障

近事(2023/02/26~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