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中回憶錄《在流放地》的一些具名書評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9344 momo: https://www.momoshop.com.tw/goods/GoodsDetail.jsp?i_code=7170882 「很好看。買就送嘴破皮十四天內會好的效果。」——作者本人 「文學是為了揭示另一個世界。不是要掀開傷口給你看,不是為了滿足觀者獵奇。它是一種接近。這接近不是物理上的,是心理上的⋯⋯。要怎麼說這本書?我不知道該怎麼說,可是又想說。但其實我不想說,因為覺得會說得不好。我只希望人們去讀。」「目前讀了四分之一。但我一開始讀,就知道我會讀下去,而且想要在安靜的時候,慢慢地讀下去。 特別的書。但也不是特別,就只是寫出自己而已。可是寫出自己容易嗎?『這是一個人試圖用散文講真話結果失敗的故事。』作者說。這個寫出來的自己,與真實的自己的距離,有多遠?有多近?但對讀的人來說重要嗎?不重要嗎?對我來說不重要,因為我不會知道那與真實的距離。而真實又是什麼?我不會知道。我知道的是,這個人寫出來的話會讓我一直想讀下去。但我還是會停,因為我無法一次讀很多,我也不想一下子讀完。 是一本,我覺得可以不用有封面的書,只需要有「在流放地」這四個字就可以。 是一本,還好它有印出來的書。 我希望人們去讀,但作者大概會說不讀也沒關係吧。 好了,就說到這裡。」——廖瞇,作家 「他寫的全都是那些很細節的真實⋯⋯」——崔舜華,作家 「受折磨的靈魂,猶如在流放地戴著刺血荊棘的書,文字非常具有個人的聲音,經歷更是超越一般作家的生活世界,是以生命撞擊文字的人,是邊緣人發出的靈魂語言。具有一種神奇的魔力,濃度極高,混合著憂鬱之聲與人生的傾斜姿態。每一個句子都能照亮眼眸。這本書是從在流放地裡發出的聲腔,一種迷人的腔調,彷彿海洋深處,閱讀時有一種氮醉感。 不需理解為什麼要如此痛苦或者如此的上癮,因為這本書需要的是一種感知,一種和世界的光度都不同的感性,暈眩迷離,天搖地動。如果書有翅膀,那麼這對翅膀就是這本書的文字所打造的複眼,它讓人張開雙眼,卻又讓人想要閉上去,因為閱讀時會被刺傷。」——鍾文音,作家 「讀得我如受雷殛⋯⋯。」——張瑞芬,作家 「在流刑地是卡夫卡的一本小書,裡面講了一個旅行者到殖民地考察刑罰執行的故事。故事中刑罰的執行仰賴一部古舊的機器,過程冗長而殘酷。故事表面上的主人公是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