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傷痛

這年頭消費傷痛好像變成一種時尚,消費自己的傷痛也就罷了,但連別人的苦難都可以搶去當成自己的來賣,總讓我感覺這座島瘋了。在欠缺激情的生活裡,每個人反芻著悲傷,無論是不是自己的,彷彿真有那麼一回事似地,然而悲傷仍然是真實,我們委實不便說些什麼。

反向的快樂也同樣成為了一種時尚,而快樂逐漸與消費二字無法分開。我們不再看見人們拍攝晴空,只看見人們消費餐館,仿若打了卡就等同於歡快,雖然同樣都是拍拍屁股走人,餐館會關門,但天空會留下,有標價的快樂與沒有標價的快樂,前者的本質說穿了不過就是一句「我有你沒有」罷了。

人們會炫耀快樂「我有你沒有」,卻只敢把別人的悲傷搶來調度,甚或是虛構,這也是當代的一大難解之謎。不願承認卑微的悲傷,又搶著展演那微不足道的快樂,我只感覺這世界的壓迫越來越重,人們只能拿那麼一點點施捨來的消費來權當快樂。韓少功說:「消費不過就是把一堆東西從遠的地方移到近的地方,諸如此類移來移去的過程。」

或許就連情緒也是如此。

更可怕的事是,每個人都忘了自己有不被這麼施捨的權利。倘若你念念不忘的只有此生此世、倘若你認為只擁有一個現實的生命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另一個烏托邦似地、虛無而又真實的生命,那麼要對這種移來移去的過程說不,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過我只見到越來越多的人競相將悲傷移來移去,或許就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搬運些什麼,別人消費我的批判、而我再消費別人的苦難。這種啃食原始敘事的過程,就像是某種當代的食物鏈一般。當然我不是說真的有人吃了誰,不過人吃人從來也就不是什麼燒烤一類的事情,它就只是淡淡地使原本的故事流變於各種掌握話語權的敘說方式之中,而終究無人記得那細碎呢喃。

每當我如同考古學家在廢墟之中挖掘這類殘篇斷簡時,總感到一陣無名的悲傷。而且就連這種悲傷是不是第一手的,我都無法確定。

沒有硫磺、沒有火石,遺忘就只是沒有神的毀滅。

photo by Ansel Adams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張紹中是誰?背景?學歷?自己介紹。(2022/09/22 update)

五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理科太太是個智障

近事(2023/02/26~2023/09/11)